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激荡1979! > 第233章 科幻文学的至暗时刻(8/9)
    魏明打算接下这个活儿,他直接回了一封信,并附上粤语版歌词,然后就要去赶飞机了。

    许淑芬娘俩都又激动又紧张,而小红就只有失落了,自己也想坐飞机啊!

    但她也知道一来一回就是一百多块钱,一辆自行车就没了,这太奢侈了,所以也没有强求。

    只是在送走他们后魏红久久没有离开,直到看见一架飞机腾空而起,从自己头顶飞过。

    为了在飞机上不至于无聊,魏明买了几份报纸,其中《燕京晚报》提到了正在举办的第二届星星美展的盛况。

    这次星星美展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国美术馆,得以登堂入室,不过这也是最后一届。

    在《中青报》上魏明看到了最近刚刚举办的全国出版工作者会议上的一些新闻。

    其中有一大段魏明看得很详细,说的是钱老对科幻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很直接的反感了。

    魏明知道,科幻小说接下来的日子要不好过了,因为这位的话太有分量了。

    其实从去年开始,以赵之、鲁兵、甄朔南、陶世龙为代表的科普作家就开始在《中青报》以“科普小议”专栏为阵地,对当时的主要科幻作者和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因为这些人坚持“艺术真实”理论,所以批判大多围绕着小说中科学虚构是否成立来进行,比如“自私是否可以遗传”“恐龙是否可以复活”“克隆人是否具有父本的心理结构”等等。

    科普作家的理论是:如果你不能证明这些是真实的,那你怎么能写出来呢,这不是误导读者吗。

    魏明当时也关注过,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进行了长期的论战,因为被局限在科普话语的氛围里,科幻作家们只能远离文学,逐条去辩驳这些虚构的合理性,这样必然会落入下风。

    后来,这一争论更是发展成为科幻文学是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即它是一种文学体裁,还是科普创作的一部分。

    当时在第一线从事科幻创作的作者们,几乎都认同科幻小说是一种文学样式,魏明也是这样的看法,科幻小说不敢幻想那还写个屁啊。

    而科普评论家、科学家和有关领导则判定科幻小说是科普创作的一部分。

    这些人以此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