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太深奥的大道理,只要拍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就好。
而母爱无疑是最能触动广泛观众群体的题材。
在这一期《花城》出版的第一周,珠江电影制片厂就找到了编辑部。
此时全国有十七家电影故事片厂,可以拍摄所谓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新闻片。
去年这17家厂产出了65部故事片,合一家厂子平均三部多。
当然,电影厂跟电影厂不一样,北影厂上影厂能拿到的指标自然要多一些。
广东的制片厂在珠江,算是第二梯队里比较强的,去年生产了五部故事片。
但很遗憾,并没有影响力特别大的作品。
珠影厂厂长王唯一在看到《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个剧本后意识到这部作品的潜力,当即跑到广州当面问苏晨要改编权,而且他要亲自执导。
王唯一也是著名导演,侯耀文主演的那部《男人的世界》就是他的作品,潘长浆的那部荒诞的《三女休夫》也是他编剧的,这两部作品可是电影频道的常客了。
苏晨对这位影坛前辈两手一摊:“这是著名作家魏明的作品,我们哪有权利决定谁来拍啊?”
王唯一道:“那他如今在哪儿啊,我给他写封信。”
~
珠影厂写信,四川的峨眉厂更坚决,他们派出了厂里导演韩三坪亲自去燕京跟魏明谈。
毕竟韩三坪跟魏明有些交情,而且这个故事的原型发生在四川,厂里还承诺,如果韩三坪能拿下这个项目,那导演一职就交给他,他还没当过正印导演呢,这下子韩三坪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直接买了硬座票就杀向了燕京。
然而他并不知道,魏明这会儿人在魔都,正疯狂改稿呢。
魔都,上影厂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下班前副厂长石方禹叫住了厂里文学部的编辑祝鸿生:“小祝,那个北大的作家魏明是在咱们魔都吧?”
祝鸿生的岳父叫李尧棠,他老婆叫李晓林,就是魏明的李编,他之前工作时跟同事提过魏明在给《收获》改稿的事。
“对啊,还在作协招待所呢。”
石方禹大喜:“那你马上去一趟招待所,跟他商量拍电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