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靡费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在此刻也是适用的。但好在徐州这些年经济繁荣,少有战争。又采用先军之策,物资财力倾斜军队较多。咬紧牙关累着裤腰带也要让火器成型,这一点是李徽的坚持,自然能够排除困难。
李徽极为重视炮兵的建设,他知道,这些炮兵便是碾压般的存在。他不但全力支持铸炮,更亲自为炮兵进行培训。李徽其他的东西或许不太懂,但火炮弹道,计算射击诸元这等事情他还是懂的。只是教会这些炮兵计算这种东西有些不太可能,毕竟很难以后世的知识去教会他们什么抛物线什么初速度等概念。所以李徽便让他们背诵表格。自己计算出的射击诸元,对应实际的射程效果总结出一张表格。以最终的射程和方位倒推射击诸元的方位角度药量等等,让炮手们牢记于心。
在发射火炮的时候,只需报出大致的攻击距离,炮手们便可以通过这个表格找到对应的诸元,从而调整方位角度等,完成此次炮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么做固然有误差,但基本保证了在极短时间里完成瞄准炮击的全部流程。
这是在最短时间里建立一支能够作战的炮兵的有效办法。其他的操作保养运送等之类的东西,在日常进行训练的时候摸索出一套流程来,之后按照流程来进行规范便可以了。
种种这些方面的进展,给了李徽极大的底气。李徽知道,这样的一支兵马意味着什么。单论作战力而言,东府军绝对有摧毁任何一支兵马的力量。
只不过,成败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些方面,倒也不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战争的因素有很多,武力兵器的强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建功立业所需要的因素就更多了,武力强盛更是其复杂的各种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古往今来,武力强盛碾压别人的势力不知多少,他们也并非都能成功。历史的复杂性,局势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都在考虑因素之内。各种因素都满足,才能有风云际会的效果。
……
借助通达的官道系统,只四天后,李徽便率领大军抵达琅琊郡。与此同时,李徽也得到了慕容垂的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开始进攻的消息。
临沂城外,琅琊郡太守,李徽的岳父大人顾惔面色焦虑的迎接了李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