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竺,北距雪山,四周有山为壁,南面一谷,通为国门;东天竺,东际大海,与扶南连,但隔小海而已;西天竺,与罽宾波斯相接。中天竺,据四天竺之间。
国并有王,俱以天竺为名。
隋炀帝志通西域,诸国多至,惟天竺不通。
武德中,国大乱,王尸罗逸多勒兵,象不解鞍,士不释甲,六载而四天竺之君,皆北面以臣之。
从这段话里,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信息,首先是当时印度亦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东、南、西、中皆臣服于北。
其次是,北天竺的领地也没有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葱岭之南”与“北距雪山,四周有山为壁,”已经是非常清晰的地理概念。
而在历史上,与中国人发生关系或者有更多联系的只是北天竺。
或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已经以为天竺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由北天竺进行统一管理。
而现在,魏广德看到殷正茂所做印度半岛的介绍,也才知道南印度居然是多山地区,有多个互不统属的王国存在。
实际上,后世国人知道印度情况也是不多,只以为印度拥有的广袤土地都是种植良田,殊不知印度其实只有北部印度的恒河平原和西北部的印度河平原才是适宜耕种之地,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高原和山地。
到了后世,这里也是印度棉花的主要产地。
不过从殷正茂所画印度地图简要里,南印度山形标志明显,让魏广德一看就懂。
这也是明朝对地图有诸多统一标志有关,如此才能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走吧,这份文书还是请叔大兄看看,让他知道使团的成果。”
魏广德起身,拿着那份文书,带头又回到首辅值房。
张居正刚坐下准备处理公务,一般来说商量好政务,需要一点时间静心,才能继续处理其他公务。
没想到,刚刚调整好心态,魏广德又带着曾省吾到了值房。
引他们坐下,魏广德就把文书直接交到张居正手中。
“这是缅甸发挥快报,殷正茂殷大人已经带着西洋诸国使者到了缅甸,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旧港。
依我看,年后,朝廷所有决策都要开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