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全能大画家 > 第五百七十五章 经验分配(4/7)
,本来就是美术类竞赛,国际艺术节的光荣传统。

    艺术从来都是主观倾向很强的学科,谁能最准确的揣摩出评委的鉴赏口味,也是参赛者的本事。

    从电影到绘画。

    早年的美国文艺届评委喜欢“温和无害的反应种族问题”+“残疾人话题”。

    比较偏向于温馨美满,合家欢的风格。

    这种作品一出来,评委们会心一笑,就知道这是要评奖的。

    奥斯卡就表现的很有代表性,《绿皮书》,《阿甘正传》这种黑人白人亲兄弟,包括《国王的演讲》、《万物理论》这种励志流传记电影,都是组委会投票时的心头好。

    欧洲文艺界则会更加激进大胆一点,更关注同性恋问题、难民问题。

    对情色容忍的尺度也要比保守的美国人大的多。

    历史题材大家都还挺喜欢的。

    不过,反应屠杀题材的作品创作时需要遵守那些艺术伦理,能否在作品中赤裸的重现屠杀场景,还是只能采用朦胧的手法来刻画,美国社会和欧洲社会之间有非常强的观念分歧……

    总之。

    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组委会人选的组成名单,选定容易获奖的创作方向,从而踩中获奖风口,是一门大学问。

    完全可以编出一本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厚的大部头出来。

    陈生林却告诉他。

    什么艺术传统,绘画风口,这些事情只能是一种工具,想要获奖这么画画无妨,但想要画出一张真正好的作品。

    就不能这么画。

    至少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内涵。

    按照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亨利·詹姆斯的说法——“一切的艺术传统,只有当创作者往里加入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的那刻,它才算真正的活着。空洞的作品可以在博得人们短暂的一笑,却会让人在回家穿过第一条马路的以前,就立刻遗忘掉它。”

    专心奔着冲奖而去的创作,难免是会有不够深刻的问题。

    不因画家的技法高低而有任何改变,顾为经他也逃不出这一点。

    比如说《炽热的世界》的画稿,画的也很好。

    某些色彩的处理上,熟能生巧的缘故,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