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 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个小目标(5/6)
冒光了,居然比养虾还要赚钱。

    二十万尾,每尾大概两斤左右,每斤的批发价将近十五块吗,单单大黄鱼的收入就有六百万。

    比较可惜的是,大黄鱼要养殖三年,但只要持续养殖的话,每年都是会有收成的。

    现如今李耀国已经不再分管鳗鱼养殖厂了,而是单独成立了财务部专门分管闽龙的各项资金。

    主要是老四的产业越做越大,项目越做越多,要是没人帮他理清这些财务的话。

    就他那粗心的性格,估计整个闽龙企业会乱成一锅粥。

    在这四年的时间,闽龙企业的养殖规模扩大了整整四倍,所属的企业也变多了。

    石头和小金分管的那个养猪厂,规模也跟着扩大了三四倍,现在一养就是好上万头猪,不单单榕城,有时候连鹭岛那边都会到闽龙养猪场要货。

    南日镇的鳗鱼养殖厂现如今已经有五百亩以上的规模,每年都能赚到不少外汇。

    自打李多鱼将鳗鱼养殖技术公开后,南日镇则成了闽省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出口到岛国的鳗鱼一半都是从这里走的。

    至于闽龙加工厂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也不知道加盖了多少次,现如今占地将近三百亩,单单工人就有两千号人。

    生产线足足有三十多条,产品达到了三十多种,可以这样说,这家加工厂只要一启动,那就是源源不断的印钞机。

    因为现阶段的闽龙食品真的太好卖了,根本原因就是,闽龙公司这几年疯狂在电视广告上砸钱。

    单单广告宣传片都拍了将近十多个,由于实在卖得太好的缘故,很多地方企业都打算开始联合抵制闽龙食品了。

    不过李多鱼一点也不怂,生意这东西是这样的,你越是抵制,销量反而就更好。

    而七星湾养殖基地这边,经过这些年的不间断努力,小舅陈冬青他们终于培育出了好几款优质虾苗,大大提高了对虾养殖的成活率。

    现在不单是国内的虾农来购买他们的虾苗,连带着港岛、海外省,乃至东南亚一带,纷纷都开船前来购买。

    也就是在这几年,陈冬青和雷友山他们都被学校给聘为了教师,培育成果出来后,纷纷都评上了教授职称。

    还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