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英文装了[微笑]
(您好,请问一下,可以用那个塑料制成的袋子帮我把刚刚被我吃但是没吃完的无水鸡蛋糕配植物奶油打包一下吗[猪头])
(正常的英语人对话:你好?番茄酱在哪里。
中国的英语:伟大又尊敬的商场工作者,用玻璃瓶子装着的红色液体的罐子在哪里?)
网友d:我马上就去:体现了我确实要去且没有因为买菜而心理烦躁。
我现在就去:体现了我不想去但你是老大你说话有理我不得不听。
我立刻就去:体现了我不想去但你发脾气了我很害怕所以我需要躲出去一会儿。
我一会儿就去:体现了我不想去且一会儿也不想去且我在等你说你去吧。
回复
(天王老子来了这题也是全选)
(而你,我的朋友,我愿称你为心理洞察大师)
——————
古人们对后人的那些符号一头雾水,但是天幕很贴心的用文字描述了一下,于是无论懂不懂数学题的人,都开始加入计算大军。
答案到底是零还是二十四还是十八呢?
至于六,看后人这样调侃,答案肯定不是六了。
不过,这个“六”在后世含义可真丰富,学到了学到了,以后他们也要说六!
……
往后一些的朝代,还是有一小部分人能认出阿拉伯数字的。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算筹”。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人们把它们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
《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这种算法在当时是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