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的。
朱高炽是怎么想的呢,朱瞻基又是怎么想的呢?
或许,他真得找个时间和儿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
李世民摇头,行军打仗岂能当做儿戏,这宋朝的徽钦二帝和明朝的朱祁镇简直是两个极端。
要么怎么都不打,要么非得御驾亲征,可惜后面皇帝的选择不同,两个朝代的结果也不同。
这个朱祁钰敢顶住压力绝不南迁,就能看出区别了。哪怕后来朱祁镇复辟,可历史终究是为朱祁钰正名了。
骄兵必败啊……
李世民听着后世对明朝文武失衡的分析,若有所思。
文官竟然猖狂到如此地步,这不正像是如今的世家。甚至明朝皇帝为了对抗,重用宦官……
他想起了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为了牵制外戚,汉末皇帝也选择重用宦官。
汉少帝在位期间,十常侍与外戚何太后争权夺利,导致朝廷内外矛盾重重。
将军何进为了削弱宦官势力,密谋诛杀十常侍。然而,计划泄露,何进被十常侍先下手为强,被迫自杀。
随后,袁绍等人率兵攻入洛阳,大肆屠杀宦官,史称“十常侍之乱”。
此后,东汉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互相征伐,民生疾苦。
到了明朝,莫不是宦官与文官之争了。
想起大唐的那些世家,李世民皱眉。
不论如何,一方权力过大,不管是哪一方,朝堂定会失衡。
不论是世家、宦官、文官,武将亦是需要制衡的。
安史之乱不就是从朝廷失衡开始的。
……
李世民在为后世朝代感叹,殊不知,宦官权力最大的朝代,就是他的大唐。
唐中期以后,皇权旁落,地方上是藩镇割据,中央就是宦官弄权。
唐朝的宦官被赋予禁军权利,皇帝甚至由宦官来拥立,李辅国就曾经拥立唐代宗李豫,也是唐代第一个大宦官。
李辅国之后,唐朝又出现了程元振、鱼朝恩等只手遮天的大宦官,他们将权力渗透到军事、政治、经济等每一个角落,立皇帝、杀皇帝都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