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京西转运使程能督率民工,自南阳下向口置堰,引白河水入石塘沙河,然后准备再开渠接西萎河,与京城水利网连在一起。
如果这条运河成功,那么从京城问西南,由西蔡河乘船直入白河,顺流面下,经汉水入长江,可与湘江航道相接。
可惜,因地势较高,困难增大,加之石场基洪水冲毁,被迫中途停工。
尽管如此,宋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遗迹至今仍存,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
各时空的众人对于后世治水工程十分感兴趣,也不知经历漫长的时光,后人的水利精进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
明,朱棣对于西藏虎视眈眈,这个地方,尤为重要,许多河流都是从这里起源的,看来大明得加强把控。
虽然元朝把西藏纳入了中原版图,但之后的明朝对西藏的控制还是较为松散。
明取代元后,继承了对西藏的统治权,却没有对进行实质上的统治。
朱元璋时,在西藏设置了乌斯藏都司以及朵甘都司统治西藏地区,下设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等一系列机构,还通过封西藏宗教领袖的形式笼络西藏上层人士。
但是所设立的一系列职位,都是采取册封当地首领的形式,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到了清朝,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声,以保护西藏黄教的名义,派遣大策凌敦多布率6000人自新疆南下进攻西藏。
很快占领了拉萨,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战死。
康熙听到消息立马派军,结果兵败而归。
康熙五十七年,他又派自己的十四子,就是雍正的同母弟胤禵带兵进藏。
胤禵作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出征,驱准保藏。
收复西藏后,清采取收民心、派驻军、改制度等多种形式,确立了清对西藏的统治。
雍正二年,清朝收复青海。
雍正五年,清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对西藏统治加强。
乾隆五十七年,在西藏设置“金瓶掣签”制度,西藏的统治和管理更加完善。
……
朱棣自从见过后世清朝的版图之后,始终无法忘怀,特别是天幕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