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74章 历史的问候(2/5)
游是祖传的[笑哭])

    (把字刻在石头上果然是保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突然想起去年住院,床头用铅笔写了“祝你早日康复”[泪目])

    ……

    苏粒:谁懂啊,手机玩着玩着,突然被人喊了一声君子诶!

    这不点赞都对不起这声君子!她喜滋滋地往下刷——

    【原来1300年前的学生也不想上课#

    岁月穿梭,唐朝景龙四年,在西州(今吐鲁番)的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一个名叫卜天寿的12岁小朋友,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

    作业太多,调皮的卜同学还在作业本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催老师早点放学~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意思大概就是:作业总算写完了,老师别嫌慢啊!明天是假日,早点放学吧qaq

    嘻嘻,原来千年前的老祖宗也不喜欢上学呢~

    其实,卜天寿小朋友的作业非常珍贵。

    这份作业长达178行,每行约20字,字迹工整地抄写着《论语·郑玄注》。

    这是东汉大儒郑玄给《论语》作的注解,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都备受推崇,是官方认可的《论语》注解。

    可惜的是,它在唐朝后就失传了。后人虽有残本,但却都不完整。

    卜天寿的手抄版本却意外地保留了这部经典较完整的篇章。其中有79条佚文,都是其他残本没有的。

    谁能想到,最后为后世学者研究儒家经典提供宝贵线索与资料的,竟然是一位12岁小朋友的作业。

    1300年前的卜天寿小朋友,写作业写得很烦,可我还是想跟他老师说,多给孩子布置点作业吧~

    ( ̄ ̄)】

    评论区

    (这小祖宗写的字真不赖)

    (突然觉得自己好厉害,唐朝的字我竟然能看懂)

    (我比你厉害一点,秦朝的一些字我也能认出来)

    (的确是,每次看这些文献,都会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有新的感触)

    (果然种花人从古至今都在卷[流泪])

    (卜天寿: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