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186章 魏源(下)(6/7)
已,突然一股难言的情绪蔓延全身。

    糊口而已,哈哈哈,糊口而已!

    他想起如今的中原,悲从中来。

    曾几何时,他也是那样满怀壮志,奈何世事不如人意,攒够了失望,他只能离开。

    对于魏源的一生,他感同身受,又醍醐灌顶。

    好似从那无边无际的失望之中,突然就抓住了一束光。

    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了八十多天彭泽令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写下辞职信《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

    在官场沉浮十几载,几次出仕,几次归隐的陶渊明。

    也曾说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啊!

    他看着天幕,眼中情绪翻涌……

    魏晋时期,政权林立,你攻我伐。

    公元316年,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后来的东晋偏安于江南。

    门阀士族们沉迷声色犬马,朝廷内部吏治腐败,虽然名义上仍是司马家的政权,但实际上,权力处于帝王与几个士族大家微妙的平衡之中。

    内部无法抑制大族世家的发展,无法阻止政权的循环叛乱;外部无法抵挡强藩的威胁与压迫,更没有能力与北方政权为之一战。

    东晋就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发展延续着,直至衰败灭亡。这也是陶渊明这一生中度过的主要时间。

    八岁那年,陶渊明家道中落,在士族兴盛的时代,他成了寒门子弟,仕途变得困难。

    最初,他在周边各县担任低级公务员,直到29岁才出任州祭酒。然而,政局的混乱,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他实在难以忍受,不久便辞官归隐。

    后来,陶渊明成为东晋大将桓玄的幕僚。他发现桓玄竟怀有兴兵谋反的野心,从小受祖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对朝廷还抱有期待的他不愿意掺和这件事。正巧陶渊明的母亲去世,他便以此为由,回乡为母守丧三年。

    当时,他已到了四十岁,但胸怀大志的陶渊明仍然渴望出人头地,为国家尽忠。

    于是当他听说镇军将军刘裕在招揽贤才时,便抱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乐观态度,再次成为刘裕的参军。

    骁勇善战的刘裕以秋风扫落叶般的速度连续平息了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