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异常、自伤行为、攻击行为、睡眠异常等。”
罗浩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讲解到此为止。
“其次,在这样的高知家庭里,读985都算是低的,正常来讲他们那个年代老美还是灯塔,高中的时候就要出国读藤校,毕业后去顶级大学,他爸爸应该已经把这条路给捋顺了。”
说着,罗浩把命主父亲圈起来。
“高校的校长,具体咱们就不说是什么高校了,但‘只’读了一个985大学,还没读研……对了,命主最后读研究生了么?我听你意思是没读研究生。”
陈勇摇摇头,示意没有。
“不出国,没在高中时期读藤校,是因为那时候孩子已经得了阿斯伯格综合征。”
“我遇到过一个急诊阑尾炎的小女孩,初三,准备出国就读藤校。出国前12小时突发下腹部疼痛,家长带着找到钱主任,我当时也在场。”
罗浩忽然讲起病例。
陈勇竖着耳朵认真听着,范东凯、袁小利也听着,只有杰森医生只对中国的环境不太了解,听了也是白听。
“钱主任的意见是病情已经很重了,建议手术治疗,要耽误几天的时间。但孩子的母亲直接拒绝,开了抗生素就回了。”
“我艹,那要是穿孔了怎么办?”
罗浩耸肩,摊手,“所以说在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身上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很难理解。”
陈勇点了点头。
“话说回来,命主没有在高中时期就读藤校,也没上清北,对了,他的大学不是清北对吧。”
“普通985。”陈勇笃定的回答道。
“他父亲一定不满意!”罗浩继续讲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他父亲有一万种办法能让他保研,根本不需要考试。”
“这和命主关系不大,主要是他父亲太厉害了。”
“可是,毕业后在高校工作。陈勇,你不觉得这之间肯定有故事么?”
不知不觉间,罗浩把命主背后的故事梳理出来,丝丝入扣。
陈勇眼睛一亮,“抑郁症加重,不想上学,逆反心理强,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差不多,所以父亲把命主放到自己身边,安排进高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