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富家子弟,见洪承畴穿着寒酸,甚是瞧不起这位乡下同学。
仅此一点,他就知道皇太极比崇祯更加英明。
皇太极感叹,国君昏庸,臣子蒙蔽,很多人蒙冤而死。
尤其对于封疆大吏,必须对保举人一样进行记录。
但作为当时八岁的洪承畴能出口成章,足见其思维敏捷。
“洪承畴实行了以剿为主,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方针。”
这位同窗受到这样的回敬,方晓得这个山里鹧鸪非同凡响,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从此便收敛多了。
洪承畴审时度势,发挥自己的才能,所做出的努力,于社会进步有利。
“洪承畴遂于五月出山海关,与围困锦州的清军对峙,在多次出击中互有胜负。”
三是洪承畴建议降低赋税,缓解人民赋税压力。
“敕文全长七百多字,是临行前给洪承畴的指示,也是平定江南的具体政策。”
“顺治元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但当时的清朝尚未得到确报。”
“王左挂受降后,还不死心,暗中谋划再起。”
“从《史记》《资治通鉴》到《三国志》《孙子兵法》无所不读,尤其喜爱政治、军事方面的书籍。”
南明隆武和鲁王政权的覆灭,以及其他抗清势力的剿平都表明洪承畴招抚政策的成功。
“九月,原李自成的译侯田见秀、义侯张鼎等在洪承畴的招抚政策影响下,纷纷缴械投降。”
因此,自然对效力两朝的洪承畴加以贬斥。
“清军占领北京后,曾进行分功赏爵,洪承畴入内院佐理机务。”
“于是范文程立刻回奏皇太极,说洪承畴不会死,如此爱惜衣服,更何况生命。”
“崇祯帝一开始让杨绳武率军增援洪承畴,但杨绳武战死。”
“顺治二年,清廷正式任命洪承畴以原官总督,招抚江南各省地方。”
洪承畴认为江南百姓之所以对前明统治十分不满,重要原因便是明朝的赋税太过严重。
所以总的来说,对洪承畴的评价正面多于负面。
进入灵堂,洪承畴向外公的灵位恭敬地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