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的经历来著书育人,并且潜心改造儒学。
从朱熹的一生中,他看到了一个为国为民的爱国者。
朱熹的一生可以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可以拥有荣华富贵。
但却不愿沉沦在黑暗中,于是多次辞官归隐。
但又因为自己的才华,多次被旁边人举荐。
虽然南宋的命运最后让人惋惜,但朱熹的这种爱国精神却始终影响着世人。
“由于朱熹是赵汝愚引荐入朝的,因此上位后的韩侂胄首先打击的对象便是朱熹。”
“凡与他意见不合者都被称为道学之人,而后竟发展到只要是给赵朱二人说情辩护的一律以道学的罪名打成逆党。”
“斥道学为伪学,科举考试中,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予录取。”
“为了避开权臣韩侂胄的逆党之祸,朱熹和一干好友来到了黎川县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所作的一首诗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这一事实,比喻一个人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然而,这样一个道学家在晚年却被人说成是伪君子。”
“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弹劾朱熹罪状时。”
“除了给朱熹带上不敬朝廷的帽子之外,更有杀伤力的是说朱熹在为人的作风上有相当大的问题。”
“一是,朱熹取尼姑为宠妾。”
“二是儿子已经死了,在没有外来原因下儿媳竟然还怀孕了。”
“从这两个事件的本身来分析,朱熹是绝对不会做的。”
“但当时朝廷对此案件发布的信息是,朱熹已经承认自己上述的数条罪状,而且还说要悔过自新。”
“如此一来,朱熹是一个伪君子。”
“所宣扬的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纲领的理学,那压根就是伪学。”
“公元1200年,时年七十一岁的朱熹在经历了多年的庆元党禁运动中病逝。”
“虽然有反道学的当权者压制,但参加葬礼的仍有千余人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