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68“集邮”(4/6)
8分的,凑足邮资。

    由于当时正是集邮大热的年代,纪念邮票、特殊邮票,普通人难得一见,每次发行要么早就被预定,要么会有人一大早去邮局排队买。

    但眼下情况恰恰相反。

    唐植桐做了大半年投递员,感觉老百姓对邮票并不感冒,甭管什么纪念邮票还是特殊邮票,只要是邮局肯卖,只要是面额正好,直接往信封上贴,压根不考虑集邮,自然也不会考虑以后升值的事情。

    站在穿越者的上帝视角,唐植桐非常理解这种行为。

    一来无论是纪念邮票,还是特殊邮票,印刷数量都非常大,不存在缺货一说;二来就是大环境,哪怕拿出鞑子发行的龙票转手,也有可能被戴上“投机”的帽子,自然就不会有人想着收藏,待来年赚大钱。

    眼下可能国外有集邮的热潮,但国内起步较晚,得等九十年代才会兴起、炒热,然后等到千禧年,随着网络、电脑、手机等支持即时通讯逐渐普及,集邮迅速迎来没落。

    其实这个事吧,并不是说市面上的邮票少了,而是可玩的东西多了。

    从一开始的兰花,到后来的什么字画、古玩、文玩、玉石、二次元、虚拟币、区块链,甚至显卡,都是收割韭菜的道具。

    唐植桐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上这些终将被淘汰,然后出现新一轮的小玩意,完成一茬又一茬的收割。

    身为邮电系统的一员,唐植桐肯定要支持邮电事业,像以后的猴票、一片红,到时候必须买上一些。

    集邮也好,囤大黑十、苏三元也罢,唐植桐确实是想着赚点小钱钱,但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自身穷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基本上干啥啥不成,如果到时候能顺利出手,如果到时候自己没有被资本同化,如果到时候有足够的能力,唐植桐想试试“达”。

    无它,受够了资本的苦罢了。

    真正淋过雨的人,对淋雨的伤痛有着切肤之痛,有的人会选择帮别人撑伞,有的人会选择拆烂别人的伞。

    唐植桐穿越前买的房是高位接盘,后来才知道,消息灵通人士囤的房子是在18、19年清仓的……

    不过,转念一想,唐植桐又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多,到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