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衅之举。”贾长生下令道。
数日后,百济传来消息,国王同意接见贾长生一行,但只允许少数人登岸进宫。
贾长生挑选了赵峰、李肃、陈影等人随他一同登岸。众人整理好衣冠,携带了一些从大汉带来的珍贵礼物,如精美的丝绸、华丽的瓷器等,踏上了百济的土地。
刚一登岸,便有百济的官员前来迎接,引领他们前往王宫。一路上,贾长生仔细观察着百济的风土人情。只见百济的百姓大多穿着朴素的服饰,房屋建筑风格与大汉略有不同,田间有农夫在辛勤劳作,集市上也颇为热闹。
“这百济虽不及大汉繁华,但也别有一番生机。”贾长生轻声对身旁的人说道。
来到王宫,百济国王端坐在王座之上,周围是一众文武大臣。贾长生等人上前,恭敬地行礼。
“外邦之人,你们来我百济,究竟所为何事?”国王问道。
贾长生抬起头,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我乃大汉贾长生。如之前使者所言,大汉内乱,我等为求生存,远渡重洋。见百济国富民安,心生向往,特来请求陛下收留。我等带来了大汉的一些特产,愿献给陛下,以表诚意。”
说着,他示意手下将礼物呈上。百济国王看着那些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喜爱。
“你们虽来自大汉,但我百济亦有自己的规矩与难处。若收留你们,你们将如何自处?又能为我百济带来什么?”国王继续问道。
李肃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我家主公精通兵法谋略,可协助百济训练军队,增强国防。我等众人亦有各自技艺,可在农业、商业等方面为百济出谋划策,促进百济的繁荣。且我等带来了大汉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手工技艺,若能在百济推广,必能使百济百姓受益。”
百济国王沉思片刻,与大臣们低声商议了一番。
“好吧,朕可暂时收留你们。但你们需遵守百济的律法,不得肆意妄为。且要将你们所说的农耕技术与手工技艺传授给我百济子民。”国王最终说道。
贾长生心中大喜,连忙拜谢:“多谢陛下大恩,我等定当遵守陛下旨意,为百济的发展尽心尽力。”
从王宫出来后,贾长生等人回到岸边,将消息告知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