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见你竟将所有之事,归咎到太子恼怒上,高兄自然气不过。”
“原来如此。”
詹同沉吟片刻后,有些懊恼说道:
“方才下官所言,着实不妥”
见他如此,宋濂继续宽慰道:
“詹大人心有疑虑,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大人主管吏部,眼下这五十名官员的空缺,便足够让你头疼了。”
“若是之后再有不法官员被斩首。”
“空出来的官职更多,大人只怕也是不好交代。”
“是是是,宋学士所言极是。”
“下官担心的正是这个”
“嗯。”
宋濂微微点头,继续道:
“只不过詹大人。”
“高兄所言,也是有理。”
“此次胡逆案乃我朝整肃吏治的大好时机。”
“大人试想一下。”
“此时我大明雄主在上,英才储君在侧,加之胡逆案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若是此次都不能肃清朝堂,还我朝廷一片清明。”
“将来!”
“我大明官场,还能一扫浊气,清明万里?”
“这”
“说的也是!”
詹同沉沉叹了口气,也承认宋濂所言的确有理。
如今的天家父子,如今的陛下、太子。
特殊,且罕见。
二人尽是英杰不说,又无父子相疑。
如此景象,正是一朝趋于鼎盛的基础。
纵然继续斩杀不法官员,官职空缺无人填补。
他所管的吏部将面临不小的难题。
可此次肃清朝堂的机会,也的确难得。
“多谢宋学士教诲,下官明白了。”
“大人说笑了。”
“太子殿下谋略超人,接下来如何整肃吏治,还要看殿下决意。”
见宋濂满脸含笑便朝宫门外走去。
詹同忙追上去说道:
“宋学士,可否酒楼短叙?”
“今日的酒,宋某便不吃了。”
“等过几日令嫒与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