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才能应对四夷?
当然也是没有。
相反。
如今大明军武正盛,不说此战必胜,但也有八成的胜算。
“标儿,宋濂那些文臣”
“父皇放心,此时文臣越是不安,三日后的晚宴落罢,他们越是能勠力同心。”
见朱标神情淡然,似胸有成竹一般。
老朱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至于国战落败,危及国朝威严
这种情况老朱也不是没有想过。
只不过,那又如何?
眼下大明国力正盛,经得起失败。
他朱重八也从来不怕失败。
再者说了。
儿子不行,那就让他这个当老子的亲自出征。
所谓知耻后勇。
若此次当真落败,下一次军心必然大振。
况且朱标已经开始对世家出手,国库钱粮定然大增,再苦也苦不到百姓身上。
奉天殿上。
朝会落罢,武将个个神采奕奕,率先回府准备迎接国战。
反观文臣却大多都是面露担忧之色。
特别是宋濂。
此时眉头紧皱,呆呆的站在原地,全然没有平时那温和随性的模样。
“宋宋兄?”
“嗯?”
听到高启的声音,宋濂这才回过神来。
不过不等高启继续开口。
宋濂沉沉叹了口气,悲声说道:
“年少气盛!”
“终究是年少气盛啊!”
“胡逆刚除,吏制方清,太子殿下何必急于一时!”
“何故大兴国战啊!”
语罢,没有理会高启等人甚是惊恐的表情。
宋濂再次叹气,径直朝殿外走去。
而听到宋濂率先非议太子,周围文臣也愈发大胆了起来。
“国战二字,怎可轻提啊!”
“打仗打的便是钱粮,粮饷、军需便足以掏空国库了,一旦不能速胜,恐怕会拖垮我大明的财政!”
“如今百姓正值丰收,偏偏在此时大兴国战,劳民如此,何时方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