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274章 君臣隔阂(4/6)
   “今年各地向户部缴纳税银、税粮也都有朝廷下派的官员亲自运送,税银、税粮自地方开始装车,一路不停,直到京城方能启封。”

    说话之时李善长神采奕奕,眉角也带着几分笑意。

    他李善长身居高位多年,负责的也多是后勤。所以自前元开始,一直延续到如今的空印报税之法,李善长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更重要的是,李善长很了解老朱是个什么性子。

    所以李善长无比清楚,空印报税之法就是没有被点燃的火药桶,而包括他在内的诸多大明官员,无论朝臣亦或是地方官员,一个一个都是坐在这火药桶上。

    先前李善长不是没有想过找个其他法子,代替空印报税。

    可苦思多年终究也找不到更好的法子。

    也正因如此,每年只要一到秋收之后,他李善长便要战战兢兢一个多月,只等户部典查好各地账目后,方能松一口气。

    然而今后,他李善长每逢秋收便再也不需战战兢兢了!

    今年朱标新开一法,将京官下放至地方,负责运送税银、税粮。如此便彻底解决了空印报税随时能带出的大明震荡。

    更为主要的是,这些下放到地方的京官也并非随意指派。

    其中多以李景隆、邓镇、徐允恭这些自小跟在朱标屁股后头长大的勋贵二代为主。

    其次便是朱标亲自选拔的,毫无朝堂根基的新科士子。

    这些人有些相同的特性,一来对朱标忠心耿耿,二来在朝堂上也没有明确立场。

    如此一来,不仅能防止地方官员借收缴税款、税粮时,苛待百姓,中饱私囊。

    更是能确保地方税银、税粮完好无误,送至京城,入户部归账。

    让李善长觉得难能可贵的是,朱标这法子绝不是临时起意,仅朱标将李景隆等人从倭国战场带回京城便可看出,朱标定是事先便已想好。

    如此说来,先前空印报税之事,朱标也定然知晓。

    和刚直过甚,近乎不近人情的老朱不同。朱标同样也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主儿。

    可朱标好就好在宽以度人,能明白先前近十年里大明地方官员采用空印报税之法,也属实是不得已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