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275章 刘伯温,去了(3/6)
,胁迫汉朝以公主下嫁和亲。

    甚至匈奴首领竟敢自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说他才是代天牧民,汉朝只不过是匈奴的藩属国。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更不消说汉高祖刘邦白马之围,冒顿羞辱吕后,言语轻贱。

    好在朱标不是汉武帝,倘若换做是他,做的只会比汉武帝更加绝对,也更加严苛。

    国仇家恨,祖辈受辱。

    唯奉上姊妹血亲,方能换自己帝王之安,家国之定。

    天子之尊,只为臣属。

    巍巍华夏,竟被异邦视作臣属。

    这份耻辱,但凡是任何一个血性男儿都容忍不得。但凡有半分励精图治之心的帝王,也必然是积蓄力量,抓住时机,彻底扫平匈奴。

    说什么穷兵黩武,难不成泱泱华夏一直被匈奴视作藩属国?

    说什么苦耗民生,岂不是说朝中百万男儿的太平要以送自家姊妹和亲,供异族享乐换取?

    当然!

    朱标心里虽憋着一肚子的话要反驳刘伯温。

    可平心而论,刘伯温所言也的确不无道理。

    如刘伯温所言,倘若大明的后继之君少些武略,短些治国之策,开拓疆土必然复失。

    而且按照刘伯温话中之意,倘若眼下自己着眼于安抚民生,就起码眼下的百姓日子会太平许多,也的确是真真切切得到了些利益。

    可问题是!

    朱标要的不是自己在位这数十年间,大明百姓安虞太平。

    朱标要的,乃是后世华夏儿孙不受欺凌。

    开拓之疆土复失又能如何?

    只要自己为后世儿孙打下大片大片的土地,定好治理的基调。以王朝更迭,时政变迁的历史规律来看,大明少说有一百多年的鼎盛之朝。

    况且基本盘越大,也就意味着后世儿孙可以败落的家产越多。纵然大明或有中期疲政,可只要基本盘更大,再遇中兴之主便还能重新鼎盛。

    虽说刘伯温方才所言的确有几分道理,可朱标觉得自己的道理更大。

    此刻也依旧不愿就此舍弃南方粮仓,依旧不愿只困守于经营民生,不再扩大大明疆域。

    “诚意伯!”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