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大明摄政 > 第825章 艺术生不好当(2/4)
   朱厚炜有些惊讶,没想到自己这么几句简单提示朱厚照居然真的能想起这么一号人物。

    只能说,这家伙的脑子不是一般的恐怖。

    所谓天才,大抵也不过如此罢。

    “石禄在江南基层扎根时间不算短,有充足的政绩,提拔他直接到布政使虽然有些夸张,但如果是提拔到交趾这种地方,没人会因此闹事。”

    后世有一个时期有句话叫宁要浦西一张床不买浦东一间房。

    这在大明也是一样的,许多人宁可在江南等地当个县太爷什么的也不愿往偏远地区升迁。

    经济水平不一样,生活质量自然也不一样,能捞到的油水更是有着天差地别。

    江南的坑位,即便是个小坑也比新打下来的偏远边疆有吸引力的多。

    甚至有许多人到时候听到朱厚照、朱厚炜将石禄升到交趾当布政使还得笑话石禄命苦呢。

    可能文官中真正的大佬能看清其中的纠葛,但手底下人目光短浅都不愿给他们指挥,也就根本不可能影响到交趾的“镇国化”。

    那样,镇国府实际掌控的地界,就又多了一大块。

    在朱厚照真正掌控大权之前,就又多了一块能够让他在发育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基本盘。

    “照你这么说倒也不是不行,不过石禄给他安排到交趾他能体会其中之意吗?”

    朱厚照点点头,但还是有些担忧,即便是书院、军校走出来的都还要不断用新学“熏陶”,何况是根本没有深度感受过他们内涵的石禄?

    要打磨成一块美玉很难,但要破坏却是顺手的事。

    如果石禄不是他们所需的那种人才,甚至对其的心性判断都出现了问题,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交趾可才刚定,经不起菜鸡废柴瞎鸡儿练手。

    “我觉得可行。”

    朱厚炜点点头,这些年来镇国府在江南的布置也遇到了许多麻烦,有内鬼、有贼商还有倭寇,为何每一次备倭新军都能轻易化解?

    除了新军自身本来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有来自石禄的帮助。

    叫花昆山在民间的情报整顿、获取能力绝对是顶尖的,而能将其整顿收为己用给镇国府一路“报警”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