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本身难以取得好的票房,很难吸引观众。”
“虽然有很多成功的科幻电影,但是咱们国内科幻电影的发展仍然面临困难。”
“如果过于注重影像、环境和动作,可能会让这个类型的电影走得越来越窄。”
这话,既是在说国内拍科幻片很难,也是在表述他勇于尝试的勇气以及其中的艰难险阻等等,亦是在给《恐怖游轮》并不是硬科幻影片洗地。
同样也是在为国内的电影科技水平挽尊。
硬科幻影片,要磕的东西可就太多了,行业的硬件基础、技术水平、道具库、场景棚、以及相应有足够技术的特效公司等等。
这些全都几乎为零。
因此,想在国内从零开始做一部硬科幻影片,耗费十几亿有钱都不见得能够做成。
没有现成的产业链,一切差不多从零开始,耗费巨资也不见得有成效。
而借助国外的特效公司完成制作,同样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支持。
再加上这年头国内硬科幻的受众有限,以及市场尚未打开。
硬生生的搞一部比如《流浪地球》这样的硬科幻影片,百分之百直接赔成老赖。
哪怕往后几年,硬科幻电影在国内搞,同样是找死。
《流浪地球》能在2017年开拍,那是2008年后国内经济腾飞,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科技水平快速迭代,才有了相应的水平。
现在是2007年,距离2017年相差10年。
别看只是十年,科技水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别的不说,就说手机,现在还是按键手机的天下。
而智能手机于2009年才在国内出现,直到2013年才全面普及。
其中的指纹解锁、瞳孔解锁、nfc等等,全都是远远还未出现的东西。
短短的十年,天壤之别。
眼见周围的记者等待他继续说下去,王树随即笑呵呵的再道:“在我看来,科幻电影的范围可以宽泛一些,例如《西游记》就可以被看作是500年前的科幻作品,吴承恩先生的想象力非常了得。后来的作品,像《土拨鼠之日》等,也属于科幻类型。”
“还是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