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的演员去诠释他笔下的角色。”
“但我最爱《爱乐之城》的原因,大概是除了对洛杉矶和追梦人的致敬之外,它还是对电影迷们的一封不折不扣的情书。”
“当ceaspe(一种五六十年代的老旧镜头样式)的字样随着画面的拉宽清晰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当黑白的荧幕图标渐渐被那technilor(一种二十到五十年代时好莱坞使用的颜色处理方法)般泛黄的颜色替代时,我作为一个纯粹的电影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
“王树应该是一个怀旧的人,自然而然地,他笔下的角色便也是怀旧的人。”
…………
“若要不喜欢这部电影,大概是不可能的吧?”
“从第一幕那将要成为经典的高架桥群舞长镜头开始,观众们应该不难感受到王树的野心,以及配得上这个野心的能力。”
“贯穿影片那充满能量的镜头语言犹如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一般,充斥着自己的性格。”
“它时而活泼而灵动,比如上面提到的开场片段;它时而惶恐不安,比如男女主角在餐桌上吵架后手持画面的不断抖动;它时而有条不紊地为观众们展开兴奋的幻想,比如末尾的蒙太奇。而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则是电影中光与影的使用。”
“随着角色情绪调整的光线在制造了唯美画面的同时,更是让影片的梦幻感更上一层。它仿佛不断地告诉观众,欢迎来到这个与让人憎恨的现实所不一样的地方。”
“大多数人都认为《爱乐之城》的结局是甜蜜而苦涩的——明明相爱的两人终究不能走到一起,而只能在一首歌曲的有限时间内幻想在另一个时空的他们如何快乐地生活着。”
“但在我看来,痛并快乐着,似乎才是更好的解读方式。”
“他们当然要为自私地追求梦想而不能相宿相栖而忍受着一辈子的痛苦了,但也正是这种自私让这两个角色更靠近生活和打动人心。或许这才是更合理的结局吧?”
“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翩翩起舞时是那么的动人,但在电影的其他时候却失去了那种光辉,甚至用言语批判对方的追梦是一种罪。”
“就算是结尾的蒙太奇也不能给予他们最完美的结局——在米娅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