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没有太大的波折。
村里乡里会组织修桥修路、兴建水利、时不时还号召乡民村民开展除鼠虫之害的活动,在想尽办法提高小民生存状况,保障生产产量。
而且黄巾说两成税就两成税,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杂税,不管是哪个人说起这个,对黄巾都是感恩戴德。
即便征用劳力和兵力,也都有足够的经济回报,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傅燮以这四年自己小民的视角,也不得不感谢黄巾的治理足够仁义,虽然自己这个士族老爷下地干活有点痛苦,但至少就这么安定的活了四年,没饿死没病死也没累死。
这点要求并不算高,但足够羡慕死天下九成九的百姓。
百姓拥戴黄巾,确实不是没有理由,若自己真的是个小民,大概也会把黄巾视作自己的救世主,奈何自己却是傅燮,是大汉名门世家,自己的效忠对象只能姓刘。
两人各自沉默,不多久门外便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黄巾走到门口瞟了两人一眼:“你们谁要见咱教主,现在可以跟我走了。”
沮授站了起来,虽然是一身麻布衣服,但也煞有其事的整了整。
随后他就看向了对向的傅燮,却看到傅燮不为所动,看到这个模样他也就明白了傅燮的选择,倒也没有多说什么,人各有志而已。
大厦将倾,自己要去选择一个栖身之所,为自己和家族挣一份前途,而傅燮选择去扶正大厦,仅此而已。
沮授很快就做好准备,随着黄巾一路往外走去。
路途所见,他都能想起自己劳动的痕迹,这里的田地、水渠、矿场、工坊都有自己的足迹,他甚至都已经习惯了这个农民或者工人的身份,更适应了这些繁重的劳动。
种田挖矿四年时间,终于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经过渔阳城外的营地时候,里面传来整齐嘹亮的演训之声。
他转过头,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也看到里面尘土飞扬,他知道这样的场面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黄巾的常备军依然保持着每日一训的可怕强度。
而进入到城里之后,他更看到街市有百姓各类商肆忙碌生意,路上也有许多马车牛车运送货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沮授更是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