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后宫“衣不曳地,帏帐无文绣”,并以瓦器陪葬霸陵,反对厚葬。
而且在他将死之时,写的遗诏当中也是命令自己的陵山不可大兴土木,所有吏民服丧只要三天,并且早晚哭丧一下就行,不要过度哀悼。
民间当中的婚嫁、祭祀、饮酒食肉,都不应该因为他的丧事而受到影响,百姓们照常生活,后宫当中的女眷也应该给她们一些盘缠,放她们回家。
对于汉文帝的仁德,那是很多人都十分崇拜的,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例如《旧唐书·魏徵传》中就有记载他说过:“汉文帝惜露台之费,朕德不逮于汉帝。”还有《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太宗尝叹曰:‘文帝止辇受言,朕常慕之。’”
还有《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当中也有记载李世民对汉文帝各种崇拜的言论,甚至在他临死的时候,也说自己是因为汉文帝所以才喜欢文皇帝这个称号的。
除此之外,朱熹、嘉靖帝、宋仁宗、明孝宗等人也都表露出自己对汉文帝的敬意。
不过他崇敬汉文帝是一回事,这一次他也不准备选择汉文帝,因为他要的还是那种能征善战的君主。
荀彧之所以会推荐汉文帝,估计还是因为人情世故,故意推荐了一个赵鸿不会选择的人才,以此来让其他人推荐。
他们推荐自己熟悉的人那是因为关系所在,而如果推荐其他君主,那就是在表露自己崇敬的人了,他不愿意主动表露。
其他的人才也是没有言语,这倒是出乎了赵鸿的意料,毕竟这次是指名召唤的机会,几乎是他们想要看到谁都有可能。
仔细想想,可能是君主型人才对于这些古人来说还是有些敏感了,再加上对于他们,特别是文种之类的春秋战国的人才,他们自知对君主的了解不如赵鸿,还不如让赵鸿自己决定。
既然没人要推荐,那赵鸿也就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里面选择三人进行召唤。”
有些人才对于赵鸿的推举有些惊讶,但是并没有人提出异议,而是等待着赵鸿做出决定。
赵鸿之所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