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兴汉 > 第296章 朱儁唐瑁争税赋(4/6)
不定。

    再者,百姓多尔,商贾繁荣。

    毕竟,更多的百姓意味着更多的需求,从衣食住行到各类器物,这将刺激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大汉蓬勃向上。陛下之决策,真乃神来之笔。”

    也就是他年纪大了,现在脑子没有以前好用了,不然的话,现在肯定即兴作赋。

    光禄勋盖勋也附和道:“陛下之策,恰似久旱甘霖,大汉的复兴指日可待。”

    他生性耿直些,知道好,但也不喜欢多说恭维的话。

    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称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刘辩的决策,西园之中满是对天子英明决策的颂扬之声。

    人群中,唯有一人脸色不太好看,那便是少府唐瑁。

    究其原因,在于大汉的税收制度。

    大汉的税收除了主要的田税之外,第二个重要的便是人头税,分为算赋和口赋。

    其中,田租是交给国家,也就是由大司农管理。

    大司农作为管理国家财政的重要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田租和算赋的征收。

    算赋,是针对年龄在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男女征收,每人每年需缴纳一百二十钱。

    这部分税收属于国家收入,由大司农管理,用于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包括军费等。

    算赋的征收和管理是由大司农负责的,而不是交给皇帝。

    但是人头税里的口赋,乃是专门针对三岁至十四岁的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有时是七岁),这个钱,则是交给皇帝,或者说大部分交给皇帝,大司农只会收取很少的一部分。

    此时,管理财政收入的机构主要有少府和大司农。

    其中,少府负责收取工商税等供皇室使用,而大司农则负责收取各种农业税,主要用于国家建设和战争等开支。

    刘辩要彻底减免口赋,此一举动无疑是拿掉了少府的一大笔收入进项。

    故而,唐瑁心中不由得急躁起来。

    在他看来,刘辩似乎是在群臣的恭维与吹嘘之中,迷失了自我。

    毕竟,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

    而在这个时候提出减免口赋,着实有点政治正确的感觉。

    如此这般想着,唐瑁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