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衣服的色彩对比,组成补色关系,同时降低了对比色的面积,控制在恰当的程度,既和谐又对比强烈。
汪真越看越觉得有趣。
自己看的画太多了,这幅小画中的人物动态与光影关系,还有色彩制造的矛盾,很具戏剧性,这样的细节描绘都符合整体的表达需要,非常有意义。
“这幅作品虽小,却画的深入,关键是细节什么都有,而且还很精调。”她对姜哲说道:“这么小的画面依然能看到丰富的信息,一点儿都不描摹,绘画性很强,这跟抄照片的那些油腻的写实画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姜哲说道:“你看有没有问题?”
汪真摇头:“这样的画,鲜活生动,很值得品味。可见艺术的感染力,与画的尺寸大小没关系,和画家的能力与才情有关系。
我来之前,刚看了一次国内的油画展览,那些画的尺寸越来越大,做工倒是很卖力,反复在上面做效果唯恐不丰富,但是能够让人反复回味的作品不多。说回来,还有你的原因。”
姜哲诧异:“有我什么事?”
汪真说道:“你的作品售价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年轻画家想复制你成功的路,认为你的绘画风格可能更受市场欢迎,所以纷纷开始创作写实,甚至是照片写实的作品。但是,效果不好。”
姜哲摇头:“跟我没关系,我只是喜欢这种表达方式。”
汪真问道:“你画的这一批小尺寸肖像,是准备创作新的作品。”
姜哲答道:“不是,我打算继续修改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这些人物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我把人物放大或原尺寸再画一遍,进行推敲,看看人物的形象能不能更精炼,更生动。”
汪真诧异:“我记得,你说已经花完了,怎么又要改?”
姜哲把正式作品摆出来,再把小幅肖像排开。
“原本已经打算停止修改,但是前几天我在无意中发现,画面有些部分显得凌乱。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形象还是不够生动,特点不够鲜明,所以想再试试。你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
“我不反对你做修改,但是千万不要改到截止时间。”汪真边说边走近细看。
看着看着,越发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