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本想收拾画案,但是,想到毕业,似乎总有一些莫名的情感需要宣泄。
于是,铺开一张比之前作品尺寸略小的宣纸。
重新研墨,准备颜料。
他思考画些什么,一些刻在记忆中的形象,自然浮现。
自己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回滨海。因为研究课题,因为创作因为种种……
上一世,自己每次长期远行,都会特别想家。
重生后,经历了更多的事,体验了更多的精彩,这种想家的情绪,越发强烈。
蘸墨,调墨,笔肚在笔舔边缘刮几下之后,果断下笔。
浓墨顺着笔锋,落到纸上,缓缓渗开。
老式居民楼,老旧小区,茂密的行道树,老人孩童……高中之前居住的老房子。出现在纸上。
画完一处,调墨,笔锋自宣纸右下方开始运行,缓缓画出一条老街的痕迹。
道路,二层或三层的商店,络绎不绝的行人,高大的梧桐树,在笔墨中渐显。
他改用逆锋,枯笔擦出老电影院的铁门,再换笔法,画出浪涛在前海湾卷起千堆雪……二十层的百货大厦……历史最久的海边观光路,观光车……
随着刻画深入,他笔墨表现城市的方法,越来越完善。
刻画的最精妙处当属老城街巷。这里有自己的小学,初中,有带给自己无数欢乐的的烟火气。
姜哲画好一座老式桥梁后,审视画面。
这幅画的创作时间,比之前的那幅作品更短,但是,更符合自己的心意。换了一支笔,在空白处写下题跋,
三载餐霞客,
今朝解缆郎。
丹青如有信,
先我到故乡。
落款之后,等待画面干燥。
他从距离较远的位置看向两幅画,发现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在处理画中形象时,运用了一些抽象元素。
望着似乎在波动的色块,他突然有所明悟。拿出钢笔,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下感悟。
手机震动。
姜哲看过信息,给出回复。
等待作品干燥,就打开电脑,查看七封未读邮件……有国内某学校的邀请函,米国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