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机构的邀请……画展草案……拍卖宣传……还有,毕业典礼请柬。
姜哲打开音响,播放曲调舒缓的音乐。用手试了试两幅画都已经干燥。
将作品对折时,收进在定制红木画箱。箱子里有他满意的书法国画作品。
紧接着,他开始收拾其他物品。黄花梨镇纸,收进工具箱。
他捧起那方带有鱼脑冻的麻子坑端砚,指腹抚过侧壁的蕉叶纹。这是去年从佳士得秋拍的小漏——清代的“听雨砚“,尺寸大,材质好,雕刻精美。
自从买下这方砚台,一直放在案头使用。此刻砚堂里凝结的墨痂,保留了一个月内的使用痕迹。
他用故宫仿制的竹制启子轻轻刮拭,忽然想起在哥大图书馆古籍部,曾用同样的手法修复过八大山人的残卷。
十几只湖毛笔,从定制的紫檀笔挂上取下,收进专门保存毛笔的樟木笔盒。
他拿着最喜欢的两支毫笔,仔细把玩。狼毫笔的笔杆上,有自己的刻字。羊毫笔的笔斗上镶嵌螺钿,流转虹彩。
两支笔的笔根,残留着墨色与青色。
叹了一口气,收好毛笔,收起几锭墨
他拿起清代的哥窑铁线纹笔洗,擦干净,放进填充防震海绵的盒子里。
冰裂纹中沉淀着纽约八年的光阴。这是他在拍卖会特展上初见倾心的器物。年代不算太久,有一点损坏,所以并不贵。是兼具造型美与实用价值的文房。
打包时突然瞥见购买几方印章的手续文件。其中一枚鸡血石章躺在织锦囊中。虽然是新的章料但材质极好。印面刻有“姜哲之印“四个小篆。还有一枚陈巨来刻制的印章,实用与收藏俱佳。
手机突然震动,手机的蓝屏显示汪真发来的信息。国内某双年展场馆的筹备工作开始。
姜哲回应后。继续收拾。
整理到一叠清代诗笺,姜哲抽出一张夹在《艺术史方法论》里的诗笺。
纸上小楷记录着去年写的半阕词:“哈德逊河冰锁处,谁拾星槎片羽“
如今他来纽约读书的主要目的达到,却不知道怎么补齐半阕词。
算了,继续收拾。
将书房中的文具,物品一件件装箱打包。部分书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