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堂车子行驶到南边,远远就看到他家院子门前,高大的楸树上拉着绳子,绳子上挂着各种颜色,形状的幡。
有的是圆形,有的则是八角形,有的长数米,有的则是很粗壮。
被西北风吹拂起来,像是升起的一只只风筝。
他的车子停在余秋江的铁匠铺门口。
这边今日暂时成了亲戚的中转站,来自各处的亲戚来这里,都会暂时做个调整,然后在进入白事现场。
所谓调整,只要是穿孝染鞋。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般来说,这边的孝分为六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孝能通过孝服一眼看出来。
第一种就是亲儿女,媳妇,穿的全身孝,并且还会拖在地上很长。
全身孝也称之为重孝。
头顶的孝帽要有前檐,要能放下来挡住眼睛。
孝帽后面要拖孝带,起码拖个两三米长。
身上的孝褂也很长,直接要能盖住脚面,而脚上的孝鞋,要用整个白布将黑色鞋子全部包裹起来。
远处看去,重孝的人,全身都是一片白。
这种人当日走到哪里,都是受到额外照顾,因为大家能一眼看出,他的至亲去世,肯定心里非常难过。
除去重孝,第二等的就是半身孝。
也就是上面有个孝帽,上身有个孝褂,下面染半个白鞋这样。
这种一般是兄弟姐妹,女婿,侄子,外甥,孙子之类,也算是亲人。
第三种就是孝帽,这种就是外孙以及堂侄之类。
第四等,就是红色的孝服,这就是重孙之类。
第五等是黄色的孝服,重孙的儿子辈……
还有最后一种,就是别个白花,这种就是长辈,例如父母埋葬孩子。
一般人去世,邻居会自己备好孝服,而外面来的亲戚,则是会安排人专门发放孝服,例如舅家的人等等。
今日负责发放孝服的正是三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