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之建国后我是大资本家 > 第446章 命运的齿轮(1/5)
    如今的潘家园此时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古玩市场,但已能窥见市井交易与民间收藏的萌芽。

    由于社会风气已经变好,对于古董文物交易,镇府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不闹出大动静,基本上当差的不会管。

    这个时期潘家园可以说,算个民间自发的跳蚤市场,摊贩们凌晨摆摊卖旧物。

    由于国家物资开始丰富,也不像六十年代那么紧张,鬼市这种模式的市场,也慢慢放开。

    于是潘家园这块区域的鬼市,慢慢形成集市。

    修鞋匠,补锅匠,街边剃头匠,缝衣服,修拉链的摊子。

    民间手工艺地摊,吹糖人,草编蚱蜢,竹蜻蜓,竹马,竹凳子,竹编罩篮,竹编大扫把,竹编摇椅,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应有尽有。

    卖锄头,镰刀,铁锹,榔头,菜刀的摊贩也有一些。

    有些摊贩卖的是钟表、收音机、衣服等旧物,而且也有一些老物件,被摊主混入二手物品里卖。

    市场布局松散,沿街摆摊,没有固定店铺,以地摊为主。

    古董摊子是临时摊位,卖仿古品或旧物。

    路边店面,五金店,小饭店,早餐店,早酒店,也有不少。

    街边这些店铺里偶尔还有几家古玩店。

    李子航的念古斋古董铺子,就在其中。

    此时的市场布局松散而鲜活,清晨薄雾中。

    零星的摊贩沿着土丘与街巷铺开粗布,摆出家中闲置的旧物。

    斑驳的收音机、褪色的绣花衣裳、磨损的铜器与瓷碗随意陈列,仿佛一场无声的时光展。

    偶尔可见几处简陋的“古董铺子”——实则是用木板搭成的临时摊位,堆叠着仿古瓷瓶、残缺的字画和蒙尘的青铜器。

    摊主穿着春装,蹲在角落抽旱烟,目光却机警地扫视着来往行人。

    晨曦微露时,市场已人影憧憧。

    穿中山装的老人弯腰摩挲着铜锁,戴红袖章的工人驻足翻看旧书刊。

    挎竹篮的主妇用粮票换走雕花木匣,交易声混杂着自行车铃响,在土路上扬起细碎的尘埃。

    偶尔有神秘交易在巷尾进行:裹头巾的老者从麻袋里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