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每年从哪儿拿出这么多钱?
“陛下,这笔钱。。。”
“县衙府库出。”
知道毕自言与袁世振在担心什么,朱由校淡淡的道。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朝廷行政效率低下,无人做事。要扩大官员编制,不要担心冗官的问题。”
“朝廷官吏多了,行政效率上去,将该收的钱都收上来,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看着堂中的四人,朱由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他的心中,还有另外一个阴恻恻的理由。
养官儿的池子大了,就能稀释掉那些个学阀培养出的“代言人”。
十里取一、百里取一、千里取一的质量,到底不同。
让官员们卷起来。
“那县衙是否也要扩编。”
听出了皇帝的意思,周应秋尝试着道。
“我大明旧有之职,一县之地,有正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等职。”
“抬品级,扩编。”
闻言,朱由校让太监抬出一幅在南海子画出的组织架构图,给众人看。
正官就是知县,正七品。
佐贰官则是县丞和主薄,负责钱粮、水利、河防等事。
正官就是知县。
佐贰官是县丞和主薄,负责钱粮、水利、河防等事,各县不同。
教职则是教谕、训导,受本地知县和本省学政的双重领导。
杂职则是根据当地位置不同,如巡检司、驿、库、仓、河泊所、批验所、闸等,会设有巡检、驿丞、大使、副使等官,高者从九品,低者未入流。
而吏典,则是一县具体干事儿的人,一般都会设有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外加承发房和架阁库。
而一县人数最多的,则是差役,一般县城二三百人,大县上千乃至数千,分为壮、快、皂三班衙役和七部杂役。
四人伸着脖子看着皇帝画出新的县城组织架构,都感觉脑袋晕乎乎的。
皇帝这是直接把知县相公高高架起,权力给拆分了啊。
设税务局,由正八品的主薄负责。
设巡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