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弟领荆南军南下,听闻五弟麾下,还专门有个占营,其部主力都是占人,应该熟悉敌情,派他南下定乱最合适不过。”
士徽不愿意交出新到手的兵权,而且还建议士燮调士颂南下平乱。
士燮其实也早就有这个心思,拿着士徽的信问欧夫人说道:“徽儿得了三万新军,正准备东进会稽郡,或者北上鄱阳郡,这个时候让他带着人回来定乱,好像他的部署都会被打乱,还真不方便。”
“听说颂儿最近在荆南招募了不少军队,你看,要不让颂儿率军南下定乱,如何?”
“颂儿正在安定流民,近百万人渡江投靠他,就是为了安定的生活。如今流民还没有安定完,就要他离开荆南平乱,只怕难为他了吧。”欧夫人也在推脱。
她当然不愿意士颂为了日南郡那种鸟不拉屎的位置,浪费时间和兵力。
而且很不划算,因为就算是士颂定乱成功,日南郡和荆南隔着这么远,士颂也不能实际获得土地。
这仗完全就是为了士燮打的。
士燮这家主的位置,现在还明明白白的标记着是传给士徽的。
要是士颂听你的命令,带兵南下打了这平乱战,是不是就代表着士颂还是你士燮的手下,日后,也是士徽的手下呢?这就更值得琢磨了。
仿佛看穿了欧氏的小心思,士燮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不如这样吧,我写信问问颂儿怎么看,若是他也觉得日南郡可有可无,我们也就直接收留南面来的难民,集中起来送到扬州去就好。”
“让颂儿送些粮草到南海郡,路上供给这些流民。若是颂儿愿意领兵南下定乱,我让他在郁林郡划去几个县,而且可以在整个郁林郡内招兵,至于我交州多余的粮食,我还可以低价卖给他,帮助他供应流民,你看怎么样。”
欧夫人想了想,若是这样,士颂的军力虽然会受到损失,但是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交州地广人稀,又是沿海,粮食充裕,不缺食盐。这些,都是士颂日后争天下可以用得着的资本。
而且士颂还能得到郁林郡内靠近桂林郡的几个州县,在郁林招兵,士颂军的待遇那么好,肯定也能招到不少。
而且欧夫人突然有了个想法,若是如此,则士颂的军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