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则是在位内治不显,国乱逃亡!
高宗由盛转衰!
玄真理道宗好玄学鬼神!
文宗过弱,武宗刚强!
度定顺宗在位无所成就,过场npc!
穆光宗在位过短且作为较少!
惠宗治国无方,乃至江山残破!
僖宗昏庸无能!
哀思宗者,悲情末代君王的专用庙号!
以上这些个庙号中,礼部选出的‘穆’,乃是在位时间短且作为较少的君主用的,隆庆帝虽然在位时间是少了点,但作为上却着实不少了。
两人就这么僵持了许久,礼部迟迟不能说服新君定下庙号,最后还是陈以勤在内阁与高拱商议之后,由高拱和陈志这两个内阁首次辅一起进谏。
高拱提出,‘圣’咱就别提了,要求稍微降低一点,就‘中’吧,也是个好庙号,不算辱没了先帝的名声,朱翊釴眼见已经拖延了个把月了,只得点头应下。
搞定隆庆帝的庙号,接下来就轮到了朱翊釴自己的年号了,对于年号,朱翊釴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他不像那些喜欢在年号上标新立异的皇帝那般,将年号搞得跟发朋友圈一样,时不时的就换上一个。
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仅是年号就有十四个之多,比别人发朋友圈还积极,到了明朝这,基本上是一帝一年号,战神除外!
年号乃是皇帝执政期间的政治期望,都是选择寓意好的,但历史上的一些年号,则让人忍俊不禁,比如梁武帝萧衍,他的年号就让人有种打麻将和牌的感觉。
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你要不说这是年号,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在喊牌呢。
除了梁武帝,历史上第一位女帝,起年号也是随意得紧,且更换还任性的很,什么如意,长寿,光宅,神功,大足,万岁登封,万岁通天,想起啥就改啥。
李治和武则天这对‘璧人’和砍下二十七个年号,冠绝皇帝年号排行榜首位。
朱翊釴这边,礼部给出的年号中,首个便是‘万历’,这让朱翊釴感觉有点时空强制重合的假象,朱翊釴作为哥哥,自然是不会使用自己弟弟用过的年号的,故而他自己写下了一个‘洪治’,直接便宣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