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中。

    发现他和自己的想法差不多之后,俩人默契的放下这一篇,拿起了另一篇。

    这一篇一看之下,岳飞顿时连呼三声好。

    这一篇策论总的目标,其实跟虞允文是一样的。

    就是只有大海才能阻挡大宋的脚步,海之内的所有陆地,必须都是大宋的。

    但与虞允文主张商贾开道朝廷跟进,直接打出去的想法不同,他主张先把打出去的拳头收回来。

    按他的想法,朝廷应该先在燕京、辽东、广州、泉州、升龙、蒲甘、倭国、爪哇、蓬莱以及吐蕃建立永备的军事堡垒。

    等这些军事堡垒全部建成,确保大宋现有的国土无忧之后,再考虑往外打。

    如此之多的地点之中,他并没有提到天竺。

    因为在他看来,只需要在吐蕃修一个坚固的堡垒,驻上五万大军,但足以保证天竺不会出任何的问题。

    按理说这份策论相对于虞允文的观点,要更加的保守一些。

    但岳飞其实更满意这个。

    因为这份策论,更加的稳当一些,他选的各个军事要塞的建设地点,也与朝廷的规划基本上不谋而合。

    而且,他也并不全是在被动防守。

    比如燕京的要塞,明显就是在为了出兵草原做准备。

    不过,整篇策论之中,他最满意的,其实是还是关于天竺的看法。

    确实,控制天竺的根本,并不在天竺,而在吐蕃。

    只要吐蕃牢牢的控制在大宋手里,天竺一旦有任何问题,大宋的官军便可以顺着高源俯冲而下,直接杀到他们的腹地。

    所以,携吐蕃以治天竺,才是最省力的办法。

    什么?

    吐蕃是自家孙子的土地,朝廷在那里驻军,孙子会不会不乐意?

    呵呵,你丫的最好乐意。

    要不然,就把你打成真孙子。

    而且,吐蕃早晚都得是朝廷的。

    等将来在海外找到了合适的地方,你给老子我麻溜的搬走。

    他心里还在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呢,就听见赵鼎嘿嘿笑着问道:

    “是不是觉得很好?”

    听到这话,岳飞和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