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系重大,你还需留在探马营内,为朕细探情报,密切监视其一举一动。待到时机成熟,朕必亲自收回探马营的指挥大权,届时重重嘉奖,朕绝不食言。”
余乐闻此,胸中涌起一股暖流,连忙跪伏叩谢:“微臣感激皇上隆恩,定当竭诚尽忠,不负圣望。”
二人继续前行,弘德殿的雄伟轮廓渐渐清晰可见。宇文顺吉边行边言:“余乐,朕有意设立内阁,辅佐朕处理奏章,共议国事,你可有意入阁助朕一臂之力?”
余乐闻言,心头一震,连忙推辞道:“皇上,微臣出身市井,未曾受过诗书熏陶。指挥兵马,偶有小聪明还能蒙混过关,但内阁乃国之重地,关乎社稷安危,微臣才疏学浅,怎敢忝列其中?此举恐招非议,微臣实难从命。”
“莫要急于推辞嘛。”宇文顺吉笑道:“你出身市井,自是对民情了如指掌,且敢于直言不讳,这正是朕之所求。内阁成员,不必皆是栋梁之材,能办实事者也是关乎内阁是否能够正确决策的重要一环。朕欲使你专管内阁军情处,广搜天下情报,无论民情、军情,或是天灾人祸,均需如实上报内阁,使之据情报归档,再与各地上奏折相互印证,如此,朕便能辨明真伪。其余事务,自有内阁诸臣分担,如何?”言罢,宇文顺吉轻拍余乐肩头,语气亲切,如同手足相谈。
“这”面对皇帝一番肺腑之言,余乐再难推辞,只得应承:“既然皇上不需微臣献策,微臣虽不通治国之道,却善辨忠奸。臣愿为皇上擒贼捉奸,抵御外敌。”
“诶,此言差矣。但凡你有妙策良计,大可径直向朕呈报,无需有所顾忌。”宇文顺吉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温和与鼓励。
“臣遵旨。”余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宇文顺吉忽然驻足,转身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真神态凝视着余乐:“朕心中已明镜高悬,顺怡已将一切告知于朕。”
余乐闻言,心中又是一阵惊异,随即恍然大悟,想必是新婚之夜他与顺怡之间的肺腑之言已被转述给了陛下。
果然,宇文顺吉缓缓开口:“朕之所以对你深信不疑,根源在于你的出身背景。你出身市井,孤苦无依,背后并无复杂纠葛。虽曾在燕朝担任过铁血内卫一职,然你从未与邵飞等燕朝重臣或降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