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朱元璋目光从蓝玉身上掠过,无视了他的激动莫名,很快又点了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将之名。
“微臣在!”李文忠大声答应,但心中其实微微诧异,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居然是排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蓝玉后面,难道在圣上心中,竟然如此看重常遇春的这位妻弟?
以前,可从没听说过这种事,倒是怪了。
“朕命你!盯住了河西走廊每一粒稻米,若是有丝毫差池,唯你是问!”朱元璋目光落在李文忠身上,对这个外甥十分放心,有他坐镇,西征大军的粮道当可畅通无阻,让徐达等人在前线,绝不需要担心后勤补给的事情。
“遵旨!”李文忠连忙躬身领命,知道自己领了这个职责,虽然看似远离前线,不需要直面纷飞的战火,但肩上担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倘若有什么失误,那真的要提头来见圣上了。
“汤和!”朱元璋的声音,仿佛越来越快,渐渐地将金銮殿内的气氛,渲染成一片肃杀,众人各自心中凛然,唯有被圣上点名的信国公踏前一步,应声出列,聆听圣谕。
“当年,陈友谅七十万水军,在鄱阳湖上耀武扬威。是你,带领八百死士,接连凿沉了他七艘楼船,这份大功,朕还记得!”
朱元璋望着也早就年华老去的汤和,肃容道:“此次西征,朕要你负责统领鹰扬卫与夜不收,三个月的时间内,让撒马尔罕城的守卫军,睡不安寝,人人自危!”
“微臣遵旨!”汤和躬身领命,没有半分犹豫。
陛下当众提起他当年最为煊赫的功劳时,汤和也只是静静听着,没有流露出任何骄傲自矜的神色。
了不起呢!
秦枫冷眼旁观,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这位信国公,或许名气不如徐达、常遇春等人大,但他却是另一个时空中,朱元璋化身朱砍头,大肆诛杀功臣的背景下,却依然能够寿终正寝的寥寥数人之一。
看似偶然,但这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机警自律,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不贪恋局势,甚至不以功臣自居,这才保全了身家性命还有家人的安全。
古往今来,不论是文臣或是武将,能够拥有这份远见卓识,且能够身体力行做到功成身退的